历史上的中国版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伸有缩,总的趋势是在民族融合中凝聚与发展,在反分裂、反侵略中巩固与稳定。

历史的发展证明,国家版图与国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国力强大,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版图完整与各民族的团结;国力羸弱,就难以有效地抵制分裂活动和反抗侵略,就不能保障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国家版图的历史性

国家版图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其表现为: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诞生,伴随着国家的消亡而隐逝;在历史的进程中,版图不是僵死的地理板块,而是处于动态稳定的地域;具体的国家版图总是指特定历史时期所拥有的疆域范围。版图的历史性决定了历史上的中国版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伸有缩,总的趋势是在民族融合中凝聚与发展,在反分裂、反侵略中巩固与稳定。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最早的国家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期,出现在中原大地。城郭是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黄帝始立城邑以居。”《史记?五帝本纪》说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吕氏春秋》、《礼记》、《淮南子》都说鲧开始筑城。《吴越春秋》也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艺文类聚》称“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考古发掘的文物初步印证了上述记载。这说明,至迟到大禹时期出现了国家。有了国家,就在事实上出现了国家版图。我们知道,汉字繁体“國”是一个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包含了古人对国家的理解。口表示国家的疆界;戈是兵器,表示国家要由军队保卫;国家内部还要有居住人口。口包围的疆土就是国家版图

中国版图以中原为中心。在历史的进程中,在各民族的相互交融中,由中原不断向四方扩展,逐渐形成了博大广阔的中国版图。先秦时期,夏、商、周实际统治的疆域主要在黄河、长江流域,大体上相当于大禹划分的九州范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发岭南,把版图扩展到珠江流域。到了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开发西域,北逐匈奴,进军辽东,把疆域向北方和西北方大大延伸了,版图因此扩展到阴山以北和新疆广大地区。晋代以后,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跨过万里长城和浩瀚的大漠一次次南下东进,带来了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因此,中国的版图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在盛唐时期,中国的版图空前广大。在北方设立安北都护府,其北部辖界在贝加尔湖以北。在东北设立室韦都护府,其北部辖区包括外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在西北设立安西都护府,其西部辖区延伸到今咸海、波斯东部等地区。到了元代,中国版图之大为当时世界之最。元代的岭北行省辖区的北部包括西伯利亚,向北越过北极圈,到达北冰洋。西部边境到达中亚及东欧的伏尔加河地区。清代,疆域广大而国力较弱的中国成为列强觊觎的对象。沙皇俄国先后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鸦片战争后,列强接踵而至,用武力抢夺中国的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在与列强战争较量中,腐败的清军屡屡失败,清政府被迫一次次割地赔款。如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1945年才归还中国。面对萎缩的中国版图,中华民族的心在流血。可以说,唐代、元代进入中国版图的全盛时期,明清之后,版图呈萎缩之势。今天的中国版图大体上以清代末期的版图为基础。

历史证明,国家版图与国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国力强大时,就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版图完整与各民族的团结。国力羸弱时,就难以有效地抵制分裂活动和反抗侵略,就不能保障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本文概略叙述清代之前的中国版图的变化情况,希望为读者奉献一幅中国古代版图变迁的写意图画。

九州与五服

大禹时期,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散居着许多氏族部落,号称方国。被众部族拥戴为天下共主的大禹在平定水土后,巡行天下,划天下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来源: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学测量网站立场.
如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联系bd@xueceliang.cn

关于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