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

GPS定位技术的测绘精度、测绘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地优于目前的常规控制测量技术,可作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

对于边长小于8~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都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可以成倍地提高观测时间和经济效益。

二、GPS定位技术相对于常规测量技术的特点

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保持观测站上空开阔,不受干扰-净空;

定位精度高,小于50km的基线距离上,误差仅为1×10-6~ 2×10-6m;

观测时间短,数分钟即可;

提供三维坐标,应用规范;

操作简便,主要任务有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和采集环境气象数据;

全天候作业。

建立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应与已有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控制点最少不能少于2个。

城市最高等级的平面控制网为二等网,平均边长为9km;三角网起始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及三边网的边长测量相对中误差均为1:30 0000,即城市二等平面控制网的边长相对精度约为3ppm。目前GPS测量的相对定位精度,在数十公里范围内约1ppm。从精度方面来看,GPS测量完全可以满足城市最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的要求(二等)。

在目前情况下,用GPS建立大中城市的二等、三等首级平面控制网或用GPS与传统大地测量的混合网,然后再用传统的控制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是比较可行的。

三、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

凡符合1985年发布的《城市测绘规范》要求的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点和一、二级城市控制网点都可利用。

对已布设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而未布设一、二级控制网的地区,可以其为基础,加密一级或二级地籍控制网。

对已布设有一级城市控制网的地区,可以其为基础,加密二级地籍控制网。

在利用已有控制成果时,应对所利用的成果有目的地进行分析和检查。在检查与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过大误差时,则应进行分析,对有问题的点(存在粗差、点位移动等),可避而不用。

四、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基本能满足建立地籍控制网的需要。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地籍控制测量。

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应以光电测距导线布设,其布设规格和技术指标如下表。

三联脚架法

五、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重点是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经济而又可靠的方法是布网时增加控制点的密度。可在二级导线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布设适合的图根导线进行加密。

图根导线的测量方法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在首级控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但若控制点遭到破坏,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

图根导线的边长已充分考虑复杂居民点的实际情况,目的是在控制点上能够直接测到界址点,对于特别隐蔽的地方,界址点离开控制点的距离也会约束在较短的范围内。

(2)无定向导线

虽然无定向导线也是一种控制加密手段,但与其他种类的导线相比,却存在精度难以估算,检核条件少等问题,故在一些测绘规范中并未作为一种加密方法被提及。随着测角、测距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也可布设无定向导线。

无定向导线检核条件少,在具体应用时要求注意如下几点:

1. 首先对高级点作仔细检测,确认点号正确,点位未动时方可使用。

2. 应采用高精度仪器作业。

3. 无角度检核,因此在进行角度测绘时应特别当心。一般说来,转折角应盘左和盘右观测,距离应往返测,并保证误差在相应的限差范围内。

4. 无定向单导线有一个多余观测,即有一个相似比M,M小于限差规定的无定向导线才是合格的。

5. 对无定向导线采用严密平差软件或近似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软件中应有先进的可靠性分析功能。

支导线的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支导线的应用非常普遍。在一些较隐蔽处,支导线的边数可能达到三条或更多,因缺乏检核条件致使支导线出现粗差和较大误差也不能及时发现,造成返工,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应加强对支导线的检核,采取一些措施以保证支导线的精度,从而保证界址点的测量精度。

1. 闭合导线法

利用高大建筑物检核

高大建筑物,如烟囱、水塔上的避雷针和高楼顶上的共用天线等,在地籍控制测绘中有很好的控制价值。作业时,高大建筑物的交会随首级地籍控制一次性完成,这样做工作量增加不多。用前方交会求出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等的平面位置后,再施测支导线。

这样能发现观测和计算中的错误,检核支导线。

双观测法

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布设支导线时,可布设不多于4条边、总长不超过200m的支导线。为了防止在观测中出现粗差和提高观测的精度,支导线边长应往返观测,角度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此法在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时一定要认真检查,仔细校核,尤其在推算坐标方位角时更要细心。


来源:测绘出版社——《不动产测绘》(978-7-5030-4278-2)课程教学资料—洪波

本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学测量网站立场.
如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联系bd@xueceliang.cn

关于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