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量参照依据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指导意见》(试行);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施工图》;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J 962-2009);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设计相关文件、施工图》。

(二)测量仪器工具

全站仪标称精度不低于0.5″0.6mm+1ppm,同时配套标准棱镜和脚架。

精调工具:布板软件(设计院提供)、精调标架(设计院提供)、翘曲度工具及软件(设计院提供)、三防笔记本电脑、精调软件(设计院提供)等。

其它所需准备工具:对讲机、钢板尺、钢尺、卷尺、皮尺、强光手电筒、电子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记号笔、中性笔、记录本等按所需准备。

测量小组准备一台DS05精度以上的电子水准仪用于检核轨道板标高。

配套工具:CPⅢ棱镜(GPR121)、平面连接杆、高程连接杆等。

(三)测量人员职责

按部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操作规程。

负责标段内的日常测量工作,督促班组作业人员开展现场轨道板粗调工作。

组织对标段内施工过程中的粗差、错误等检查复核,出具结论,进行处理和上报工作。

规范项目部的测量资料,为后续竣工资料的汇编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测量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及时维护保养,做到定期检验校正,保持良好状态。对精密仪器建立专门的安全保管、专柜储放、使用制度,并定期检查测量资料台账和仪器设备管理台账、人员资质、仪器设备检定情况。

对首建工程开展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线性位置、结构尺寸、了解规范规定,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制定具体的测量方案。

组织开展测量小组交流与学习,促进标段内测量业务水平的提高。

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测量任务。

(四)精调技术要求

检核全站仪设站精度并满足高铁测量规范要求(东坐标标准差≤0.7mm、北坐标标准差≤0.7mm、高程标准差≤0.7mm、方位角标准差≤1.5″)。

每设站前后各观测2对(共8点)CPⅢ控制点,下一设站至少重复观测上一设站的2对CPⅢ控制点(每设站观测点数至少观测7个以上合格CPⅢ控制点)。

每次换站后应对上一设站精调的最后1、2块轨道板进行检测,以消除错台误差,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步精调工作。

轨道板精调机具具有纵向、横向和高低的精确调整功能。

轨道板精确定位的测量方向为单向后退测量,一次设站内的全站仪与轨道板之间的测量距离为5m~20m(全站仪设站位置距前视轨道板精调距离≥5m且≤20m)。

(五)精调限差规范

轨道板铺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下表的规定:

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轨道板灌筑后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六)精调作业方法

精调准备:

仪器设备: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0.5″,测距中误差不大于±0.6mm+1ppm。

仪器设定:应对全站仪进行温度、气压、湿度,棱镜常数、测量模式等设置。

仪器检校:精调前应对全站仪【补偿器、指标差、视准差、ATR、望远镜照相机】等进行校准(校准视距≥100m),“夜间用强光手电照明,人工照准、检校3次”。

标架检校:精调系统使用前用7#标准标架对其它标架1#、2#、5#、6#进行检校(后续每3天校准1次),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意外需要重复检校。

精调前检查粗铺精度,对明显偏差的轨道板先粗调到一定精度位置范围内再进行精调;精调结束后安装压杠装置,防侧移装置,检查扭力矩、检查工装是否存在隐患(如:套筒深度不够、拉杆翘曲、尺寸不够,精调器具松动等,如发现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其次场地要显著标识配置“禁止踩踏”。

轨道板精调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例如:大雾、大风天气,阳光直射天气或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必须进行精调时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设遮阳棚等,作业适应温度建议控制在10℃~25℃,精调与灌注后复测温差建议控制在≤5℃以内。
周围有大型机械作业时(如:龙门吊走动)不适合轨道板的精调,避免由于机械振动过大,引起测量误差。

仪器及精调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人员配对到位,轨道板精调时人员需配置:6人,其中,测量员2人,轨道板调节工人4人。

精调过程:

全站仪设站整平,设置气温气压、测量模式、棱镜常数等,一般观测8个控制点(特殊情况下不少于7个控制点),设站坐标标准差精度一般不小于 0.7mm,方位角精度一般不小于1.5″(如设站质量超限应分析原因或复测CPⅢ控制网),设站位置与CPⅢ控制点应保持至少7m以上的距离,设站完毕通过正镜(盘左)照准最远处CPⅢ控制点测量坐标高程并记录,再用倒镜(盘右)照准同一个控制点测量坐标高程并记录,对比两次观测结果(当实测坐标和高程相对较差≥0.5mm或实测坐标和高程与设计较差≥0.5mm需重新校准ATR再次重复设站),测量过程中当水准气泡偏离5″时需重新设站,温差超过1℃时需重新设站,设站完毕应将CPⅢ棱镜及时取下,以防受龙门吊的影响。

将精调标架放置在轨道板上的 4 个承轨台上(2#、-2#承轨台)进行数据采集,具体采集方法以设站位置的轨道板看作一个整体,路线为 ∩ 字形1#、2#、5#、6#标架“顺时针旋转”(衔接板为3#、4#标架)。

调整顺序及调整精度控制:1A、调整纵向精度小于(±3mm)——2A、调整横向精度小于(±2mm)——3A、调整高程精度小于(±1mm),1B、纵向(±2mm)——2B、横向(±0.5mm)——3B、高程(±0.5mm),依次重复以上工作。

开始作业:启动轨道板精调软件(插入加密狗)将棱镜常数改为Mini小棱镜+17.5mm,开启蓝牙、检索并连接蓝牙、查看蓝牙端口、在精调软件中点击配置设置文件路径、端口等信息,点击连接、查看水准气泡(提示气泡偏差表示连接成功)。第一步,选板、定向(衔接需勾选3#、4#板),定向精度符合限差的情况下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第二步,通过精调软件指挥全站仪观测放置在轨道板的2#、-2#承轨台标架上的棱镜,精调软件会根据测得的坐标高程值计算出实测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值进行提示,测量人员根据屏幕显示指挥精调作业人员调整(箭头指示:【H5:1.3↓】表示5#标架高程需向下1.3mm到设计高程,【R2:-0.2↑】表示2#标架横向需向5#标架位置平移0.2mm到设计位置,【L2:1.6→】表示2#标架位置需1#标架位置纵向平移1.6mm到设计位置)。当调整完成后点击完整测量并保存数据(偏差值应满足轨道板铺设精调定位允许偏差(在观测过程中全站仪如找错棱镜需在屏幕上点击该点进行重新观测),当偏差值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可进行下一轨道板的调整,否则重复以上工作。

在换站或下一块轨道板测量的需衔接上前一块板(同时测量上一次设站精调的1~2块轨道板进行偏差比较,当较差≥0.5mm需检查设站精度或重新设站)。

压杠后观察:在轨道板上压杠装置后需对其周围的精调机具、压杠、拉杆、套筒、扳手扭力等进行检查,如出现套筒扩大、拉杆翘曲、精调机具松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压杠后复测:在轨道板上压杠装置后需对其进行复测,其高程精度控制在-1~-1.5mm(可根据气温气压、自密实混凝土性能适当调整);纵向精度控制在±3mm、横向精度控制在±1mm(可根据气温气压、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线路属性适当调整)。

数据分析与处理:精调复核完毕应即时导出数据并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可采用设计院专用信息化平台的检测系统进行分析,也可以自编程序统计出超限轨道板、超限点、超限值、超限范围等。

(七)其它注意事项

测量组应对正在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校准、检定,并附有检定合格标识,以证明其适用性和准确性满足使用要求。

当前轨道板精调完成需及时查看梁端是否出现探头(伸出梁端)、板缝是否存在扣缝的情况、自密实混凝土厚度是否符合要求等,若发现不符需立即暂停作业。

施工测量中要爱护好使用的仪器,每次测量完后,仪器要保持清洁、归箱,取用时轻拿轻放,使用完的脚架、棱镜、标架等应储放在专柜内堆放整齐,外观整洁。

测量中的CPⅢ控制点在施工中注意保护,以防龙门吊刮碰,测量完后必须将盖子盖上。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佩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具。

作业人员在桥上走行时,严禁打闹,注意避让桥面上安装完成的底座连接筋、模板、伸缩缝装置等。

走行过程中禁止跨越防撞墙行走,特殊情况行走时,需注意梁端预留的孔槽等。


来源:作者投稿,作者:陈韵同,单位: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学测量】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学测量网站立场.
如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联系bd@xueceliang.cn

关于作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