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御 3E(DJI Mavic 3E)作为一款轻量化、高性能测绘无人机,集成了影像系统、RTK 厘米级定位模块与稳定云台,专为精细化测绘设计。以下结合贴近摄影测量核心原理与行业案例,详解其技术流程:
一、项目前期准备
1. 设备与软件配置
硬件:无人机:大疆御 3E(支持 RTK 实时厘米级定位,抗风等级 5 级,续航约 43 分钟)。
载荷:全画幅相机(2000 万像素,等效 24mm 焦距,机械快门防运动模糊)。
辅助工具:RTK 基准站(提升定位精度至 ±1cm)、移动 PC 工作站(现场数据处理)、便携三脚架(地面控制点布设)。
软件:航线规划:大疆智图(PC 端)、航迹大师(WayPoint Master,复杂曲面航线设计)。
数据处理:大疆智图(空三加密、三维重建)、CloudCompare(点云处理)、PhotoScan(高级建模)。
2. 场景分析与安全评估
目标特征:明确测量对象(如古建筑立面、岩画崖面、边坡岩体)的几何形态、空间尺度及风险点(如信号遮挡、障碍物分布)。
环境勘察:实地勘查飞行区域,标记禁飞区、人员密集区,测试 RTK 信号稳定性,规划安全起降点。
二、外业数据采集:从粗模到精细贴合
1. 粗模快速获取(全局概览)
航线设计:常规正射航线:飞行高度 50-100m,航向重叠度 80%,旁向重叠度 70%,覆盖目标区域及周边环境。
执行方式:通过大疆智图自动规划 “建图航拍” 任务,御 3E 以 6-8m/s 速度飞行,获取 50-200 张正射影像。
数据处理:现场导入移动工作站,使用大疆智图生成 DSM(数字表面模型)、DOM(正射影像)及实景粗模,耗时约 1 小时。
输出成果:粗模精度约 5-10cm,用于后续精细航线的空间定位参考。
2. 精细航线规划(曲面适配)
基于粗模的航线生成:导入粗模:将粗模数据导入航迹大师,识别目标表面曲率,自动生成贴近航线(如沿古建筑立面的 “环绕式”、边坡的 “之字形”)。
关键参数:飞行距离:离目标 4-8m(根据分辨率需求,如 1mm 分辨率需距离 8m)。
相机姿态:云台俯仰角 – 10°~+20°(避免过曝或阴影),确保光轴垂直于目标面。
重叠度:航向 70%、旁向 80%,保障影像匹配精度。
速度与悬停:飞行速度 1-2m/s,复杂结构处自动悬停补拍。
安全验证:对航线中的高危航点(如近障碍物区域)进行手动飞行测试,确认信号稳定与避障响应正常。
3. 贴近飞行与数据采集
自主飞行:将精细航线任务导入无人机遥控器(支持≥1000 航点),开启 “绕行避障” 模式(保留基础避障功能,避免误触发中断)。
御 3E 按航线自动飞行,实时回传影像与 RTK 坐标,单架次可采集 500-1000 张影像(视电池续航与任务复杂度)。
手动补拍:针对遮挡区域(如树木、建筑阴影),采用 “飞手 + 观察员” 协作模式,手动控制无人机以 1m/s 速度贴近目标,确保多角度覆盖。
数据记录:单项目影像总量通常为 2000-5000 张,存储于高速 SD 卡,同步备份至移动工作站。
三、内业数据处理:从影像到精细模型
1. 空三加密与精度控制
数据导入:将影像与 RTK 坐标导入大疆智图,自动匹配同名点(基于 SIFT/SURF 算法)。
光束法平差:优化相机外方位元素,平面精度≤0.5cm,高程精度≤1cm(需布设 3-5 个地面控制点验证)。
质量检查:查看空三报告,确保单张影像连接点≥20 个,航向 / 旁向重叠度达标,剔除模糊或低质量影像。
2. 三维重建与模型优化
密集点云生成:使用 PMVS 算法处理空三成果,生成高密度点云(点间距≤1mm,视分辨率需求)。
网格构建:基于泊松重建或三角网剖分,生成精细三角网格,自动修补小范围空洞(如阴影区域)。
纹理映射:匹配高分辨率影像纹理,支持局部纹理增强(如岩画线条、古建筑雕刻细节)。
成果输出:三维模型(OBJ/PLY 格式)、DOM/DSM(tif 格式)、点云数据(LAS 格式),分辨率可达 0.5-1mm(如黄鹤楼项目)。
3. 模型修补与专题分析
空洞修复:对大面积数据缺失(如水面、镜面反射区域),手动补拍后通过 PhotoScan 局部重建。
量化分析:距离 / 面积量测:直接在模型上测量裂缝宽度、岩体剥落面积(精度 ±0.3mm)。
多期对比:叠加不同时期模型,生成位移热图,监测形变趋势(如滑坡位移≥5mm / 年触发预警)。
四、典型应用场景适配
1. 文物保护(以古建筑为例)
作业要点:贴近飞行高度 4-6m,环绕塔楼 / 殿宇立面,重点采集斗拱、壁画、题刻等细节。
成果应用:生成 1:1 数字孪生模型,支撑修缮方案设计(如木材虫蛀区域定位)与历史存档。
2. 地质灾害监测(以边坡为例)
作业要点:沿边坡走向设计 “之字形” 航线,离坡体 5-10m 飞行,覆盖裂隙发育区。
成果应用:通过 DEM 叠加分析,识别松散物堆积变化,精度优于 1cm,辅助泥石流预警。
3. 工程建设(以桥梁检测为例)
作业要点:贴近桥梁箱梁、索塔表面,飞行速度 1.5m/s,重点拍摄焊缝、混凝土裂缝。
成果应用:6mm 分辨率模型接入 BIM 系统,实时监测结构病害,效率较人工巡检提升 70%。
五、安全与质量控制要点
1. 飞行安全
避开强风(>6 级)、降雨等恶劣天气,复杂环境开启 “姿态模式” 备用。
飞行过程中实时监控信号强度(RTK 固定解≥3 颗星),保持无人机与飞手视线可见。
2. 精度保障
每 1km² 测区布设≥4 个地面控制点,均匀分布于目标区域边缘。
空三加密时优先选择纹理丰富区域的影像,避免大面积纯色(如白墙、水面)导致匹配失败。
六、总结
大疆御 3E 凭借轻量化设计与高性能载荷,将贴近摄影测量的技术门槛与作业成本大幅降低,实现 “毫米级精度 + 高效作业” 的双重突破。从文物保护的数字存档到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其技术流程贯穿 “粗模引导 – 精细采集 – 智能建模 – 量化分析” 全链条,为各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精细化测绘解决方案。未来,结合 AI 自动化分析与多传感器融合,御 3E 将进一步推动贴近摄影测量在复杂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
本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学测量网站立场.
如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联系bd@xueceliang.cn